<pre id="cw0m8"></pre>

            1. 絕味食品高速擴張埋下安全隱患:消費者接連買到“綠色鴨腸”屢次因產品變質被投訴

                有著“鴨脖第一股”之稱的絕味食品近日卻頻頻被消費者投訴。近日,有消費者投訴稱,“購買的鴨腸出現了鴨腸壁附著有綠色囊狀物現象,不知是食物變質還是病鴨”。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除了“鴨腸變綠”外,“絕味食品”頻因質量、價格等問題被投訴,投訴內容多為“吃出蟲子、味道變質、強買強賣、價位略高等”。

                消費者兩次買到“綠色鴨腸”

                近日,有消費者向中國網財經記者反映,連續2次在絕味食品店購買的鴨腸都出現了鴨腸壁附著有綠色囊狀物現象。

                消費者表示,自己經常通過外賣在勁松附近的絕味鴨脖店購買食品,然而最近卻發現購買的鴨腸出現綠色膿狀物質,消費者覺得東西可能變質,于是聯系店家。店家在了解情況后,同意退款且要求消費者將食物倒入垃圾桶并拍照。

                

              202107300951102601.jpg


                圖片來源:消費者供圖

                沒過幾日,該消費者再次想購買鴨腸時,為避免以上情況再次發生,消費者選擇了位于十里河店的一家絕味食品店鋪,然而收到食品令消費者大失所望。此次的鴨腸上依舊含有綠色囊狀物,且個別上還有黑色的腫瘤狀物體。消費者聯系店家,店家表示,“食品無問題是正?,F象可以食用”。而對于腸子的綠色囊狀物究竟是什么呢?店家也沒給出具體的回復。為了安全起見,消費者并沒有食用。

                

              202107300951264862.jpg


                圖片來源:消費者供圖

                消費者對記者表示,自己是絕味鴨脖店的熟客,經常購買一些鴨脖、鴨腸等食物,然而近幾次購物體驗十分不好。也不清楚鴨腸上邊的附著物是什么,問及店鋪只會說“沒問題可以正常食用”但上邊究竟是什么也沒人給解釋,實在是不放心吃到肚子里。

                中國網財經記者聯系絕味食品方面。對方表示,絕味食品加工及售賣的產品,均為可食用部分。絕味的鴨副原料均來自國內大型禽類養殖加工的集團性企業,生產工廠均具備國家認可的生產資質。通過規范化人工養殖和加工,期間經過多重檢驗檢疫把關,確保原料的來源途徑正規及使用安全,鴨副原料每批次均有合格的檢疫票證及產品合格證。

                絕味食品進一步表示,為了讓鴨腸等產品整體感官和口感進一步提升,將嚴格流程查驗到貨的鴨腸,避免內鴨腸容物的帶入,在工廠加工過程中,也會嚴格經過解凍清洗和篩選,避免由此流入產品中給顧客造成不好的購物體驗。

                據了解,在之后的溝通協商中,絕味食品負責人提出“1000元賠償”的解決方案,雙方達成和解。

                盡管上述事件中,絕味食品表示食品安全無問題,但是,絕味食品卻頻繁因質量問題被消費者投訴。

                食品安全問題頻發

                在NCBD的《2020中國鹵味熟食差評大數據分析與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中,絕味鴨脖的差評率達8.19%,在一眾鹵味品牌中排名第二。而打開新浪旗下“黑貓投訴”消費者服務平臺,關于“絕味鴨脖”的投訴量高達138條。記者注意到,投訴內容多為“吃出蟲子、味道變質、強買強賣、價位略高等”。

                7月27日的一則投訴顯示,消費者在絕味鴨舌中吃出蟲子,后出現拉肚子的現狀。

                

              202107300951463428.png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7月10日,有消費者投訴稱“7月8號中午12點在絕味鴨脖買的鴨頭,9號晚上打開食用發現里面有一只死掉的蛆。10號清晨與店家商量,店家不賠償”。

                

              微信圖片_20210730095348.png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6月29日,有消費者投訴稱,買的翅尖回家打開已經發酸。消費者表示,“15.05買的翅尖,回家后打開發酸,中間有半個小時時間,跟商家溝通商家說是從其他店調貨沒有放冰箱里,導致翅尖使用時候發現發酸,變質,而且所購買翅尖有兩種顏色,一個顏色相對較深,有的地方發黑,懷疑是不是當天新鮮翅尖?!?/p>

                

              202107300954134758.png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而除了食品安全問題的投訴,記者還注意到近日關于“絕味食品”價格的投訴量也很高。

                7月27日,消費者投訴稱“別的不提,我是沒見過256一公斤的魷魚,這個價格一點都不合理,買了一點點東西,就90了,錢那么好賺嗎?”。對于價格問題消費者紛紛發出質疑。

                

              微信圖片_20210730095040.png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絕味鴨脖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其加盟店數量較多、但中央工廠并不多、且物流環節較復雜,使整個食品安全管控處于不確定因素狀態。

                快速擴張埋隱患

                業內人士表示,大躍進式擴張,對絕味食品的單店盈利能力提升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激進的擴張策略,為絕味食品的品控埋下隱患。

                縱觀絕味食品的發展歷程,2008年成立后,絕味食品于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作為"鴨脖第一股",絕味食品在上市之后就備受資本市場的追捧。絕味食品堅持“直營帶動加盟連鎖”。絕味食品最大的優勢也是其門店數量,具有絕對的規模優勢。一方面,絕味食品整體的開店成本被攤薄;另一方面,絕味食品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進一步提高。

                2014年起,絕味食品以每年超過1000家門店的速度迅速增長。在疫情期間,絕味食品店面數量在仍保持持續增長。公告顯示,2020年,絕味食品中國大陸地區門店總數達12399家(不含港澳臺及海外市場),全年凈增長1445家。

                而值得一提的是,同期煌上煌和周黑鴨的門店數量僅為4627家和1755家。

                大舉擴張也為絕味食品帶來了營收和利潤的上漲。2020年絕味食品營收52.76億元,歸母凈利潤7.01億元。然而,隨著加盟模式進入規?;?,不斷提升自己盈利能力的同時,絕味也不得不面對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毛利率碰到天花板。

                數據顯示,從毛利率來看,絕味食品近幾年一直處于較低水平。據官方數據,2017-2020年,絕味食品毛利率分別為35.79%、34.3%、33.95%和33.48%。

                “加盟店越多,物流成本的管理也會加大整體的毛利率消耗,加盟越多,要讓給加盟商的利潤就越大,因此絕味食品的毛利率是最低的?!笔称樊a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

                絕味食品在年報中表示,公司采取以“直營連鎖為引導、加盟連鎖為主體”的銷售模式。報告期內,公司加盟門店的數量增長較為迅速,公司主營業務收入90%以上來源于加盟渠道的產品銷售。若加盟商在日常經營中未嚴格遵守公司的管理要求,將對公司經營效益、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響。

                實控人多次套現

                6月7日,絕味食品發布公告稱,絕味食品的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系統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減持不超過182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96%。

                按6月7日絕味食品收盤市值510.54億元(人民幣,下同)計算,此次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擬減持套現的金額將達到15.11億元。

                而對于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減持原因,絕味食品稱系自身資金需求,本次減持計劃不會對公司治理結構、持續性經營產生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不是絕味食品控股股東第一次減持套現。

                2020年8月31日,絕味食品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上海聚成企業發展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及其一致行動人上?;酃ζ髽I發展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股東計劃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6%的股份,按8月份公司股票中間價計,本次擬減持的股票市值近3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絕味食品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在公司股價創新高的95.8元/股時宣布減持計劃。此舉也被外界解讀為高位套現。

                除此之外,2021年的1月,絕味食品再次發布,其控股股東上海聚成企業發展合伙企業及其一致行動人累計減持3648萬股,總金額約25.59億元。

                香頌資本執行合伙人沈萌曾表示,絕味食品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減持是以凈利潤增速下滑為背景,逢高減持是結果,“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是促成大股東減持的原因”。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孟鑫)
              加載更多

              媒體矩陣

              • 看西部
                西部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門戶網站
              關于本網 廣告服務 投稿通道 招聘啟事 聯系我們 免責條款 人員名錄 陜西不良信息舉報
              一级少妇精品视频|免费黄片大全视频|2021年欧美黄片|国产男女男精品视频大全
                <pre id="cw0m8"></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