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w0m8"></pre>

            1. 醫學生跪地救人無效遭惡評 普通人“見死”該不該救

                近日,一段火車站內急救的視頻引發關注。視頻中兩位年輕人為一倒地男子進行心肺復蘇搶救,但未能成功,而后視頻里的急救者還遭到了網絡惡評。事實上,這并非首次施救者遭惡評,為什么急救總是惹來爭議?遇到此類情況,普通人到底該不該施救?

                8月14日晚,在湖南常德火車站內,一位男子突發疾病倒地,失去意識。成都中醫藥大學兩名研究生為其進行20多分鐘的心肺復蘇搶救,但遺憾的是,急救措施依然沒能挽回患者的生命,男子搶救無效離世。有網友評論,家屬應該把她們告上法庭,因為兩名學生沒有行醫資格證。該評論引發熱議。

                8月23日晚,成都中醫藥大學對此回應表示:“我們的學生以自己實際行動踐行醫學生誓言,體現醫學生的良好素養,學校擬于新生開學典禮授予兩名同學校長特別獎,彰顯仁愛成中醫精神,也以此教育廣大入學新生?!钡沟氐哪凶蛹覍僖不貞硎靖兄x。

                街頭救人的新聞并不少見,但伴隨而來的爭議和質疑也一直存在。今年1月,云南昆明護士楊昆娥為倒地男孩實行胸外心臟按壓,男孩被送醫經治療已無大礙,但楊昆娥的急救措施卻引發了網友對其急救操作專業性的質疑。

                據了解,心肺復蘇術是針對心跳和呼吸驟停采取的急救手段,以幫助患者恢復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環。如果在“黃金4分鐘”內正確實施心肺復蘇術,就可以在醫護人員到來之前抓住最佳搶救時機挽救生命。

                “心肺復蘇的急救效果受很多因素影響?!奔本扰嘤枎熈譂h卿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是否能搶救成功,除了與心肺復蘇術的規范操作有關外,還與急救的介入時間、患者身體狀況相關。即便施救者操作規范,也并不意味著就能夠百分之百急救成功?!八腥嗽诮邮芗本扰嘤柣蚴菍嵤┘本鹊臅r候,應該首先意識到急救失敗也并不一定是施救者的失誤”。

                林漢卿告訴中國商報記者,近年來,自己經常在社交平臺呼吁大家掌握科學的急救常識和急救技能,自己也曾多次糾正錯誤的急救方法。但關于急救引發的爭議也不斷出現:施救者有沒有相應的資質?急救的手法正確嗎?患者離世后施救者會被追責嗎?

                在林漢卿看來,這些爭議存在的重要原因,在于大眾對于院前急救的不了解。院前急救并不是僅有專業人士才能實施的急救?!八腥硕伎梢赃M行急救,所有人都可以幫助別人,并不是只有醫學生、醫護工作者才能夠進行急救工作。如果我們把這個限定范圍縮得很小的話,那么患者得到及時救助的可能性會大大減少?!绷譂h卿說道。(記者 李孟)


              (責任編輯:杜格麗)
              加載更多

              媒體矩陣

              • 看西部
                西部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門戶網站
              關于本網 廣告服務 投稿通道 招聘啟事 聯系我們 免責條款 人員名錄 陜西不良信息舉報
              一级少妇精品视频|免费黄片大全视频|2021年欧美黄片|国产男女男精品视频大全
                <pre id="cw0m8"></pre>